| austria

造星的城市

沒來到維也納之前不知道,原來這是一個造星的城市。

最有名的就是幾位耳熟能詳的音樂家,從莫札特、舒伯特、巴哈、海頓、貝多芬,到寫出華爾滋代表曲目「藍色多瑙河」的小约翰·施特劳斯。 這幾位的音樂流傳百年,即使到現在,還能在很多商業廣告和影視作品裡聽到他們的音樂。他們無疑是古典音樂界的巨星。尤其是莫札特,他穿著紅色燕尾服戴著白色假髮的形象深值人心,維也納滿大街如此裝扮的人在發音樂會的傳單。

還有維也納繪畫界的巨星,當然就是克林姆啦!他畫的「金色女人」,號稱是奧地利的「蒙娜麗莎」。不過後來被二戰時被迫遠離家園的猶太人要回,現在在紐約的畫廊裡,不在Belverdere Palace了。好萊塢也把這段故事拍成電影,就叫「Woman in Gold」。 現在 Belverdere Palace 最矚目的焦點是另一幅畫 - 「吻」,畫前站滿拿著手機的人群,絕對是現在維也納最有代表性的畫作。

克林姆有一個得意門生 - 席勒 (Egon Schiele), 師徒二人都好女色,創作題材也都圍繞在人體和性愛上。克林姆一輩子未婚,但是有14個孩子,據傳他畫裡的女人都是他的情人。席勒就更過份了,他因為誘拐未成年少女而坐過牢,畫裡的女性也大多被定義為色情圖片,不過色情和藝術本來往往就在一線之間。

即使現在看來,他們的畫還是好,完全符合現在的時尚審美標準。克林姆的畫以威尼斯的教堂馬賽克為靈感,大量的使用幾何和黃金色,巧妙的與細膩的寫實肖像結合,非常前衛。席勒也畫肖像畫,尤其是自畫像,他誇張扭曲人體的曲線,來強調情緒化的張力。他畫的皮膚不似克林姆細緻朦朧,但是透明感再加上刻意的瑕疵,反而顯得真實,把人性赤裸的表現出來。讓我想起在美國看過的Alice Neel畫展, 這位女畫家的畫也是不掩飾的,把人物的本質表現出來,我對她八十歲時的全裸自畫像和一系列的孕婦裸體畫印象尤其深刻,她畫人體的才華不輸兩位前輩,但是名氣大大不如。

好奇Alice Neel會怎麼看克林姆和席勒,身為一位比他們晚了一世代的女畫家,到了中晚年才被重視,經歷過孩子夭折、丈夫離棄、情人暴力。她知道了他們的故事後,還能把藝術家本人和創作分離嗎?我們呢?在維也納的美術館追星的旅人們,在知道克林姆和席勒的生平後,還能心平氣和的讚嘆繪畫的美嗎?我不知道,我有些困惑。在欣賞一幅幅的美麗畫作後,我不確定能把作品和創作者完全分開,對他們的道德標準心存懷疑,但又同時肯定他們的才華有超越時代的能力。

在電影「Tar」裡有一幕,虛構的大師級指揮家Tar在一堂指揮課中,和課堂上的學生起了爭執。學生堅持不指揮巴哈的曲子,指責巴哈是個厭女的沙豬。Tar高高在上的給學生們上了一堂課,試著說明巴哈音樂的不朽,藝術昇華超越巴哈本人。最後有學生偷偷拍了一小段影片,放上網,給Tar帶來了麻煩。在看電影時,只覺得這一幕在諷刺現在的取消文化(Cancel culture)猖狂。但是當我在美術館看著席勒露骨的人體畫,克林姆帶有情慾色彩的肖像,我沒辦法不困惑,我該為他們物化女性身體,消費女性情慾而生氣嗎?現在想來,也許提問本身比答案來的重要吧!至少有此覺醒。

好在維也納的皇室是由兩個女人撐起的。一位是奧地利國母 - 瑪麗亞.特蕾莎女王(Maria Theresia),帶領哈布斯堡皇朝四十年,奧地利內憂外患的,女王非常不簡單,擺平了好幾次外敵來襲,守住大片江山。她還興建了「美泉宮」,1441個華麗房間,規模和奢華堪比法國的凡爾賽宮。另一位就是西西公主,以美貌和悲劇性的人生出名,常常有人把她和英國皇室的黛安娜來比較。西西公主真的很火紅,她的故事透過影視作品流傳甚廣,甚至還有音樂劇。直到最近都還有以她為主題的電視和電影,人們對她的喜愛和好奇真的不差其他音樂或藝術巨星。

維也納之所以能造星,不僅因為有喜愛藝術的哈布斯堡皇室支持,也有整座城市人民的關注。世世代代的維也納人,追求的是各層次的美,美麗的建築、音樂、繪畫、花園、多瑙河,經過時間的洗禮,各領域的佼佼者澆灌,形成今日所見、令人驚嘆的藝術之都。當然,如果不是這些人物本身具有魅力,擁有跨時代的才華,又怎能在時至今日,受到各國而來的遊客追捧。

維也納是個造星的城市,幾百年來,群星璀璨。


Loading...

Made by Leo with

&